進入秋季,現在氣溫開始逐漸下降,樹根也迎來了生長的高峰期,因此也成為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黃金季節。秋天種樹不同于春天。你應該知道什么?秋天種樹不同于春天。你應該知道什么知識?什么方法不適合使用?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園林工程中秋季種植樹木的成活率不高。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秋季種植樹木“五不宜”。一起來看看吧。

一、時間不宜過早
種植樹木的前提是:一是溫度低;二是樹葉大量脫落。
因為只有氣溫低了,樹木的蒸騰量才能減少。樹根受損后,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強。如果此時溫度較高,必然會導致蒸騰量大于吸收量,導致蒸騰失衡,導致樹木死亡。落葉后,水分蒸騰量減少,有利于樹木生存。
但在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員為了加快工期,提前種植樹木,雖然采取了增加土球等措施,但仍不能保證存活率。苗木種植最好在11月初以后進行,一般可以在凍結前進行。對于一些落葉較早的樹木,如青桐、國槐、法桐等,也可以在10月下旬種植。

二、澆水不宜少
有些人在種植工作中,忽視了澆水工作,只是在種植后澆水不再澆水。
其實,秋季栽植樹木,澆水工作仍然很重要。秋天過后是一個漫長的冬天。雖然氣溫不高,但長期持續的冬風也會帶走樹木中的水分,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樹木在冬天抽條的原因。秋季種植澆水非常重要,澆水次數應根據種植時間的早晚確定。10月下旬種植的樹木應澆水,即種植后立即澆水,10天后澆水,15天后澆水。而11月上中旬種植的樹木,最少澆兩水,即栽植后立即澆頭水,再過15天澆二水。若在12月初或凍前種植的樹木,則只澆一水,即種植后澆頭水。
澆水一定要澆透,水寧大不小。

三、種植不宜淺
關于種樹的諺語說得好:“春宜淺,秋宜深,誰反種誰丟臉。”
這句老話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秋季栽植樹木時,深度應該略比春季栽植的樹木深一些。原因是冬季氣溫較低,如果種植過淺,很容易造成樹根凍害。秋季樹木深栽也有利于新根的噴發。其種植深度應高于樹根莖部原土痕5cm至8cm。第二年春天,結合冷凍水,表土可以分離。這不僅有利于冬季樹木噴發新根,保證成活率,也有利于春季樹木新芽的抽生。

四、肥料不宜缺
許多人認為秋冬樹木不生長,施肥是浪費。事實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秋季種植樹木,需要適當施肥。
施肥有兩作用,一是能有效提高地溫,有利于新根的噴發,二是能為新根提供足夠的營養,有利于春季發芽長枝。
秋季施肥應注意一個問題,我們通常施肥樹木,要求肥料必須腐爛發酵,秋季種植樹木,可以施用一些未腐爛的肥料,但這些肥料不能直接與種植土壤混合,應施用在穴位底部,覆蓋約25厘米的種植土壤,這種肥料,在腐爛過程中,能產生一定的熱量,能有效提高地溫,有利于新根噴發。

五、切記不要馬虎修剪
修剪無法節省。有些人在秋天種樹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修剪樹木的工作,認為秋冬樹木蒸騰量低,不修剪樹木也能生存。作者認為,雖然秋冬蒸騰量較低,但適當的修剪也有利于提高樹木的存活率,因此不能節省種植前的修剪。
修剪時,應根據樹木的生態習慣和觀賞需要進行。在保證樹木在保證樹木存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樹枝,有利于觀賞。大傷口應采用愈合劑保護。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