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刺蛾又稱癢辣子、刺毛蟲等,屬鱗翅目刺蛾科。是多食性害蟲,可以危害銀杏樹、楓楊。除貴州和西北地區外,國內幾乎分布在全國各地,大發生時葉子會損失。30%以上,全吃光叫片,嚴重影響樹勢、葉片、白果的產量和質量。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銀杏黃刺蛾蟲害的防治方法。

1、形態特征
①成蟲:體長13~17mm,翅展35~39mm。頭和胸背黃色,腹背黃褐色。頭部和胸部背部是黃色的,腹部背部是黃棕色的。前翅從頂角有一條深棕色的細斜線延伸到后緣,內側是黃色的,外側是棕色的。在棕色部分,有一條深棕色的細線延伸到翅膀的后緣,中間有一個黃棕色的圓點,后翅是灰黃色的。
②卵:扁橢圓形,長1.4~1.5mm,寬0.9mm。淡黃色,表面有龜紋雕刻:
③幼蟲:為“蛞蝓型”幼蟲:短圓柱形,肥胖,略扁平。成熟幼蟲體長15~25mm。頭部呈黃褐色,隱藏在胸部和背板下。身體呈黃綠色,背部有紫褐色大斑紋,前后寬大,中間細,啞鈴狀。體兩側各有9每個體節都有長枝刺4枝刺,包括胸部6個后臀節2個特別大。體側毛瘤、枝刺、毛瘤均混有毒毛,胸腳3腹足退化為吸盤狀,尤趾鉤短小不明顯。
④蛹:橢圓形,長13~15mm,淺黃褐色,頭、胸、背黃色。
⑤繭:橢圓形,像石灰一樣堅硬,深棕色有灰白色短縱線。看起來像雀卵,中藥名“雀甕”。

2、生物學特性
①生活史:昆蟲在遼寧和陜西1年1代;北京、安徽、江蘇、浙江等地1年2代,幼蟲越冬。柱南京地區,越冬成蟲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第1代卵孵化,6月中旬至7月為第1代卵孵化,6月中旬至7月為第1代幼蟲危害期。7月下旬~8月初,老熟幼蟲結繭化蛹。7月下旬~8月初,老熟幼蟲結繭化蛹。8成蟲在月初中旬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代幼蟲孵化。 8月下旬至9月為第2代幼蟲危害期。9月下旬主10月初,老熟幼蟲在枝干上結繭越冬。
②習慣:成蟲多在晚上羽化,夜間活動,趨光性弱。成蟲在銀杏葉上產卵,通常在每片葉子上產卵2~4粒,多的可達10多粒: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常集中在產卵葉片上危害,食葉肉成網狀;3年齡后分散危害;4幼葉成孔;5、6幼蟲吃光葉子,只剩下葉脈。老熟幼蟲在樹枝或樹枝之間結繭越冬。老熟幼蟲在枝干或枝權間結繭越冬。

3、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黃刺蛾越冬繭在樹上明顯,保存期長,可人工取繭燒毀或用木槌殺死越冬幼蟲。初孵幼蟲群集危害葉片成網狀,易發現,可人工去除燒毀。
②生物防治:上海青蜂等寄生蜂寄生在黃刺蛾越冬幼蟲中。采集的越冬繭可結合人工防治放置在寄生蜂保護器中,確保寄生蜂能夠安全返回野外,增加森林中寄生蜂的數量。孢子含量可在幼蟲期噴灑0.1億/mL上述青蟲菌懸浮液殺死幼蟲。
③化學防治:早期選擇50%敵百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噴冠滅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