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寓意美麗,花期長,適應性強,分布廣泛,適合園林景觀和家庭盆栽植物,但病蟲害的發生往往嚴重影響杜鵑花的生長和觀賞價值,杜鵑冠網蝽的危害首當其沖。杜鵑冠網蝽,別名杜鵑軍配蟲,擬梨冠網臭,屬半翅目網臭科,其危害植物范圍除杜鵑外,還有馬醉木、櫻花、衛矛、冬青等。那么該如何防治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規律和生態習慣
杜鵑冠網蝽成蟲體長3mm至4mm,寬約2mm,翅膜質,翅脈暗黑色,前翅布滿網狀圖案,兩翼之間可見明顯的X狀圖案。
杜鵑冠網蝽一年發生5代至10代,世代重疊嚴重;成蟲和若蟲在枯枝、落葉、雜草或根土中越冬。每年3月下旬開始危害,第一代若蟲出現在4月中旬;新孵化或剝落的若蟲全身是白色的,往往集中在寄主葉背的主側脈附近。隨著昆蟲的生長,顏色逐漸加深,大約20天后成為成蟲;成蟲不擅長飛行,經常靜伏葉背吸汁,驚訝地飛。6月至9月杜鵑冠網蟲數量最多,高溫干旱天氣容易引起大量昆蟲。

二、危害特征
1.近距離觀察可見蟲體:在葉背觀察許多膜翅透明、黑色網狀圖案的蟲體,偶爾可見脫皮殼。
2.集群刺吸危害:葉背刺吸危害主要集中在若蟲和成蟲身上,葉前出現針狀斑點。嚴重時,斑點形成蒼白斑點,甚至整個葉子變綠變蒼白。
3.排泄物和分泌物形成污染:葉背集群危害時排泄黑色小顆粒蟲糞,然后形成葉黃色污漬,可區分其他刺吸害蟲。
4.當受到嚴重傷害時,遠處植物的葉子是蒼白的:由于整個葉子都是綠色的,嚴重影響了光合作用,樹木的潛力較弱,嚴重影響了杜鵑花的生長和開花,降低了觀賞價值。
三、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杜鵑冠網蝽的天敵有草芬、蜘蛛、螞蟻等,草芬是天敵中利用優勢較大的種群。盆栽杜鵑上有四五頭草芬,可以有效減少杜鵑冠網蟲的危害。
2.加強管理:
(1)及時清理枯枝落葉,防止雜草,破壞越冬場所,消除越冬蟲源。
(2)及時修剪,降低種植密度,增加通風環境,有效減少害蟲繁殖。
(3)夏季高發季節,噴水降溫改變小氣候環境,減少網蟲繁殖。
3.人工捕殺:盆栽杜鵑,發生量少,可人工殺死,無需用藥。
4.藥劑防治:杜鵑冠網蝽發生嚴重時,噴灑藥劑最快、最有效,各種藥劑必須經常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藥性。常用藥劑可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蟲胺、阿維菌素,也可選用萊恩坪安瑞卡、瑞刺等園林專用藥劑。噴灑時要均勻細致,多注意葉片背面的噴灑。
常年發生杜鵑冠網
蝽的植物,可選擇在春季根部撒施瑞園,或澆施瑞灌等根部吸收,提前預防樹體傳導的藥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