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幼苗成活率較高,移栽時可裸根移栽,也可帶土球移栽,土球移栽效果會更好。白皮松幼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水肥,幼苗的抗性較差,移栽后第一年和第二年要加強管理。那么,白皮松幼苗的存活率是多少呢?影響白皮松幼苗成活率的原因是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白皮松幼苗的成活率如何?
移植白皮松幼苗后,由于局部環境不當、維護管理不當,白皮松幼苗的存活率很低。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白皮松幼苗移植時應選擇優質強壯的幼苗,幼苗植物和根系無病蟲害。種植前需要檢測當地土質,可根據情況進行整地施肥。白皮松的種植密度也應合理,不能種植太密或太薄,種植深度合適,然后合理澆水,一周后第二次澆水,后續可根據氣候澆水,生長期追肥。這樣,白皮松幼苗的存活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影響白皮松幼苗成活率的原因
1、灌水過多
種植白皮松幼苗后,需要及時澆水沒有水是無法生存的,但澆水過多也會影響成活率。白皮松幼苗的吸水能力相對較差,澆水量必須合適,移植一次澆水,不經常澆水,后續干澆水可以。
2、栽植過深
種植時,有些人害怕種植太淺會被風吹倒,所以白皮松幼苗種植得很深,這會影響白皮松幼苗的存活率。種植太深,地溫低,透氣性差,白皮松苗不易生根發芽。栽種太淺它的小苗不牢固,根系與土壤結合不緊密,根系容易干枯。
3、施肥過量
移植白皮松時,盡量少施肥或不施肥。新移植的白皮松幼苗根部會有不同程度的疤痕,施肥后根部會燒傷,導致幼苗死亡。給白皮松幼苗施肥要等到幼苗存活,重點在生長期施肥,選擇徹底腐爛發酵的有機肥,不使用生肥。
4、不當修剪
白皮松小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修剪,雖然小苗長勢弱,但也不能忽略修剪,這樣會致使樹體的蒸騰量變大,移栽時受傷的根系也無法供給植株充足的水分,這會影響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