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是樟科樟樹常綠樹,樹形優雅,葉色翠綠,在城市行道樹和庭院中綠化應用廣泛。黃化病是對樟樹影響最大的主要疾病之一,下面重點介紹其防治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一、黃化病的誘因
1、病因:樟樹黃化病是一種典型的生理,土壤缺乏有效鐵(二價鐵)它是影響鐵有效性的直接因素。
病樹根土pH值一般7.6~8.5,鐵多以三價鐵的形式存在,二價鐵含量極低,導致根系無法吸收有效鐵,葉片中葉綠素無法正常合成,導致葉片黃化,影響光合作用,最終整株枯死。
2、癥狀:葉子由綠變黃變薄,新葉比老葉嚴重,樹勢弱,多發生在樹冠頂部或外層。嚴重者葉尖壞死,容易凍傷,秋冬更嚴重。
3、病害演變過程:樟腦黃化病從發病到死亡表現為:初期葉片大小正常,葉片呈黃綠色;黃色的新葉葉變小,尖端枯焦;中期新葉提取延遲,葉片呈黃白色,進一步萎縮,數量減少;后期部分枝條枯死;新葉無法拔出,整株枯死。病株從發病到死約3年,急性發病在2年內死亡。

二、預防黃化病
1、預防:堿性土壤是香樟黃化病的罪魁禍首,土壤改良是預防的有效方式。
2、種植前:種植前對土壤進行分析。如果發現種植土質量差,應采取改良、施肥、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6.0。必須放大行道樹道板磚空置的樹穴,至少80×80cm盡量使用透氣路面磚或透水混凝土。

三、防治黃化病
1、發病前:對已種植的香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黃化病的發生。每年施用樟腦黃化專用肥,3第二,梢、夏梢、秋梢開始前一周;第二,結合抗旱性,用萬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冬季停止樹干變白,防止堿性變白劑引起根土堿化。
2、黃樟復壯:早期及時防治,常用的方法是施用樟黃化專用肥,新葉萌發前一周施用。2、黃化樟樹復壯:發病早期及時防治,常用的方法是施用樟樹黃化專用肥,新葉萌發前一周施用。可以使用100至200如有降雨,也可穴施倍液灌施。夏秋必須抗旱,加入3%磷酸二氫鉀和3%硫酸亞鐵。每年施肥3至4二、施用時間為3月下、6月中、8月下、9月下,連續施用1年。由于土壤堿性過強,少數病株施后葉片會暫時變綠,但半年后會變黃,需要結合其他根土措施或換土重種。
3、中后期治理:在保證根系安全的前提下,繼續施用黃化專用肥,補充有效鐵黃化嚴重病株,增加土壤改良,增加用量或濃度。
4、酸性溶液洗根:采用酸性溶液可迅速降低根土堿度,達到改善土壤的目的。該方法應嚴格控制酸性溶液的濃度,以免燒傷根系,導致葉焦和病樹死亡。5、根追肥,補充營養:樟樹黃化病發展到中后期,由于根活力下降,吸收能力弱,僅依靠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不能補充植物所需的營養,葉噴灑和樹干孔施肥非常必要,7~10d黃葉可變綠。癥狀較輕者可一次性改善;癥狀嚴重或環境惡劣的五六個月后,需要繼續追肥。癥狀較輕者可一次性改善;癥狀嚴重或環境惡劣的五六個月后,需要繼續追肥。
6、修剪枝條,緩解營養不足:黃化樟樹根系活力下降,萎縮,必須剪掉部分枝條,集中營養供應剩余枝條。病情嚴重的多剪,葉片多的少剪,葉片少的多剪。最佳修剪時間為樟腦休眠期,一般結合冬季修剪,夏秋修剪保留功能葉片。如果冬季切割病情嚴重,可以重新修剪,保留幾根主枝,等待來年新芽萌發。
7、多種措施的持續作用:由于土壤改良過程緩慢,治療過程中應堅持多種措施。需要堅持嚴重病株2年,先控制病情,半年逐漸好轉,第二年恢復正常。
8、換土重栽:對于病情嚴重或急性發病的,在上述措施下仍然沒有好轉跡象,則說明根際土壤堿性太強,必須換土。根據植前預防措施,清除種植坑內的垃圾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