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樹的移植由于移植環節不到位,幼苗往往會出現“假活”死亡嚴重影響景觀和經濟效益,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皂角樹移植方法如下可供參考。

1、移栽前準備苗木。
規劃第一,落實責任,嚴格按照規劃要求的數量和規格選苗定苗,落實到人身上。為確保幼苗存活,避免遺漏,具體分工,明確責任,層層落實,任務分為每個環節,落實到每個人,形成一條線管理。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以找到負責人,保證移植苗木的成活率。
2、土地和土壤改良。
城市建設中殘留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較多,甚至有的建設單位就地挖坑掩埋建筑垃圾。整地時必須全面清除,并按標高整地,避免掩埋垃圾不清除,造成綠地長期澆水造成地基下沉。
3、大樹可以在冬季、秋季和春季移植,但早春是大樹苗移植的最佳時間。
早春樹苗處于萌動前的休眠期,對外部環境的反應相對緩慢。移植后,溫度恢復正好是樹木的生長季節,存活率高。早春至晚秋生長后,樹木移植過程中受傷部位恢復,為其順利過冬創造了條件。

4、苗木起挖。
開挖前,在保證苗木樹形的前提下,大致要對苗木枝條進行疏剪和縮剪,主要是對過長枝、過密枝、重疊枝枝和交叉枝;修剪根部時,切斷裂根、病蟲根、過長根,保持地上地下生長平衡。落葉喬木的主枝可以剪枝1/5~2/3;有主尖的喬木應保留主尖,如銀杏只能修剪,不能收縮;國槐等耐修剪樹種摸頭修剪;常綠針葉樹只切除病蟲枝、枯枝、弱枝、過密枝和下垂枝;灌木主枝短短不超過1/2;行道樹苗木按定桿要求縮剪,切口密封。
5、大樹苗的運輸。
準備好的樹苗涉及運輸問題。首先修剪和捆綁樹冠,然后用草繩等軟物包扎保護捆綁處,避免在運輸過程中損壞樹苗和土球。然后用起重機穩定地掛在汽車上。土球部靠近汽車的駕駛室樹冠向后,用支架支撐。土球兩側用土或沙墊住,用繩子固定土球。在運輸過程中,樹干不能碰她。如果運輸距離較遠,應不斷噴水,以防止水分流失。

6、種植大樹苗。運輸前應準備好樹穴,種植的樹穴不易過深或過淺,以免過土球20cm
左右為宜,樹穴過大或過深會導致樹體下沉,樹穴過淺不能很好地定植樹苗,兩者都容易造成樹苗死亡。原包裝的草繩可以一起去除或放入樹穴。樹苗放入樹穴后,由專人支撐,避免種植時樹干偏離。樹冠的豐滿部分應朝向主觀賞方向。種植時,應先填充好土1/3,并將填土腳踏實地,然后填滿剩余部分。磚、瓦礫等土壤應及時更換。
7、種植后的維護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所以種植后養護這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移植過程中,大樹苗的根系會受到嚴重損傷。為了促進根系的恢復,可以用生根粉噴根。由于根系受傷,根系的吸水能力大大降低,因此保持樹體的水分平衡非常重要。種植后種植后立即5d第二次左右澆水,10d第三次澆水后,在澆水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澆足徹底。新移植的樹苗不得施用化肥。為了促進生長,可以適當使用微生物化肥,半年后施肥,主要是基肥,一年后幼苗恢復生長。種植后,用草繩包扎樹干,避免陽光直射,減少水分流失。另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將水輸送到樹上,這不僅可以補充樹上的水分,還可以避免噴灑過多的水,導致根部積水。種植后的大樹苗應用三角架固定穩定。三角架的支點一般以樹的高度為基礎2/3最好在支點墊保護層,防止傷害樹皮。由于種植前的傷害,新移植的樹苗抵抗力差,容易遭受病蟲害。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發現病情必須對癥下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