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市場的穩定發展,容器苗也迎來了春天。容器幼苗不受季節限制,移入項目時對幼苗生長幾乎沒有影響。由于我國容器幼苗的栽培方法起步較晚,如果容器幼苗按照國內苗圃的經營模式種植,幼苗將長期培育成大幼苗。出現了將地面幼苗轉化為容器幼苗的栽培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將地苗轉化為容器苗,首先要根據市場銷售情況選擇品種。目前,市場對大苗的需求仍趨于傳統類型,如紅花、茶梅、紅葉石楠、杜鵑等。苗圃經營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進行市場調研后,選擇上升空間大、價格優勢大的幼苗進行容器幼苗培育。

上盆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苗農在確定種植品種后,需要根據苗木的品種特性、土球大小來確定使用美植袋、加侖盆或控根片。若在規格較小的地方種植裸根苗,一般選用1-2加侖的加侖盆;若土球規格為70cm以下優先選擇美植袋;土球規格為70cm以上選用控根容器;土球規格為10cm選擇左右使用加侖盆。選擇盆后,需要準備介質。疏松、肥沃、透氣的介質。施肥時要注意羊糞是容器苗使用的最佳肥料。

然后,你可以開始幼苗。起苗分為裸根和帶土球兩種。裸根幼苗可用于大多數落葉樹種和成活率高的針葉幼苗。幼苗時,沿幼苗方向,在距離幼苗主干直徑6-10倍以外,先挖溝,然后在溝壁下挖斜槽,根據根系要求的深度切斷主根,然后切斷側根取出幼苗。
帶土球苗主要適用于針葉樹種、多數常綠闊葉樹種和少數落葉闊葉樹種。一般士球半徑約為根頸直徑的5-10倍,高度約為土球直徑的2/3。

幼苗后,可以上盆。
幼苗上盆前,要保持土球土壤濕潤,避免種植后介質濕潤,土球干燥。
幼苗上盆后,需按順序擺放。一般按苗木類型進行分區,如喬木區、灌木區等。擺放時,要注意不同品種,擺放距離不同。
冠幅直立的植物可以減少盆與盆之間的距離,而冠幅相對較大的植物應該擴大距離。如果植物的冠幅沒有達到整個盆徑,植物可以一個一個放置。當植物的葉子靠近葉子時,應打開盆距,使幼苗生長得更好。

擺放時一定要注意拉線,這一步很多苗農都忽略了,其實擺放整齊的苗圃生產效率會高很多。
種苗后,下一步就要開始管護工作了。修剪、施肥、澆水等、澆水等。
修剪時,成活率高的幼苗可以輕輕修剪,成活率低的幼苗需要重新修剪,以確保成活率。

幼苗處于緩苗期,特別是胸徑超過10厘米的大樹,可使用樹營養液,增加樹營養和抗性,加速幼苗生根。第一次澆水必須徹底澆水。緩苗期結束后,可采用滴灌澆水。滴灌時,注意保持每盆水的澆水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