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栽培要把握溫濕,高濕度加重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流行,如細菌性軟腐病、真菌性疾病、白絲病等;低濕度加劇了紅蜘蛛、薊馬等害蟲的發生、發展和流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溫度:
過去,從業者接觸或關注的溫度大多是環境中的溫度。事實上,溫度可分為環境溫度、基質溫度和生理溫度三個層次。環境溫度是蝴蝶蘭植物上部生長環境的溫度;基質溫度是植物根系生長發育的基質溫度,兩者都是體外溫度。生理溫度是植物體內生理生化代謝的真實溫度。生理溫度、基質溫度、環境溫度按重要性排序。在強光和低濕度條件下,雖然環境溫度不高,但生理溫度過高會導致燒傷。當環境溫度不太低時,澆水溫度過低會導致基質溫度低,然后在新葉上呈紫紅色,即缺磷癥狀,這是由于從業人員不注意基質溫度造成的。
另一個概念是積溫,即在植物生理生化代謝正常的前提下,生理溫度的累積值決定了植物的生長發育速度。如果你想快速生長,你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相同的積溫。溫度與光照強光會迅速提高光葉面部的生理溫度。為了不造成燒傷,可以降低環境溫度,達到合理的蒸騰量,提高光利用率和光合產物。在低光照條件下,為了實現光的最大利用率,溫度以28℃至32℃為宜。溫度與濕度在空氣中水分含量一定的前提下,濕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溫度升高。吸收和利用溫度和無機肥料溫度不僅影響肥料的吸收,還影響肥料在植物體內的轉化利用。在相對高溫或低溫下,如果磷酸根離子分子量大,不利于其吸收,因此冬季基質溫度過低或夏季基質溫度過高不利于磷肥的吸收。生產者很容易理解冬季新葉發暗紅;夏季新葉發暗紅,老葉容易脫落,如‘紅龍’從業者對這一品種了解不多,這是基質溫度逆境的表現。
溫度和病蟲害我們說高溫高濕常引起病害流行,如細菌性軟腐病和真菌性疾病。事實上,高溫低濕度也會引起病蟲害的爆發和流行,如紅蜘蛛和薊馬。相對高溫不僅加速了植物的生長,而且對病蟲害起到了同樣或更嚴重的作用。溫度與催花蝴蝶蘭是一種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同的植物,使蝴蝶蘭從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的過渡階段稱為催花。蝴蝶蘭的花卉機制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靠相對較低的溫度感應來實現目標,稱為春季反應;另一種是碳氮比升高到閾值,稱為碳氮比理論。作者認為碳氮比理論更全面,而春化只是實現碳氮比閾值的一種手段。這些因素對鈣作為信使阻斷氮的吸收非常重要,相對強光能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肥料的氮含量和光周期對蝴蝶蘭的催花有一定的影響。

二、濕度
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如蝴蝶蘭,含有80%植物體內的水代謝和水平衡極為重要。現在重點介紹水代謝的來源,即水的蒸騰和蒸發。影響植物蒸騰和蒸發的環境因素是空氣濕度。為此,筆者想向從業者推出一個專屬名詞——水赤字是指單位體表面積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的單位時間內(c㎡·s)從植物體內到體外流失的水分。為實現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經科學測定,植物在25℃水赤字的最佳值是7。 這一概念的提出對研究濕度和植物水代謝具有指導意義。當環境溫度升高時,濕度應提高;當溫度降低時,濕度應降低,這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與實際生產濕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隨溫度升高。生產者應在溫室內安裝加濕除濕設備,為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發育環境。理想狀態是:在28℃時,濕度為70%至80%;在18℃濕度應在50%左右。但對蝴蝶蘭而言,由于其在中后期的光合作用主要是景天科代謝,因此對低濕度的抗逆性較強。從業人員應記住上述理想的濕度參數,并實現目標。 濕度與光強強光要求高濕度,弱光對應低濕度。

三、濕度與病蟲害
高濕度加重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流行,如細菌性軟腐病、真菌性疾病、白絲病等低濕度加劇了紅蜘蛛、薊馬等害蟲的發生、發展和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