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tbp5h"></cite>
<strike id="tbp5h"><dl id="tbp5h"></dl></strike>
<strike id="tbp5h"><dl id="tbp5h"><del id="tbp5h"></del></dl></strike>
<strike id="tbp5h"><i id="tbp5h"><cite id="tbp5h"></cite></i></strike>
<strike id="tbp5h"></strike>
<span id="tbp5h"><i id="tbp5h"><del id="tbp5h"></del></i></span>
<strike id="tbp5h"><dl id="tbp5h"></dl></strike><ruby id="tbp5h"><video id="tbp5h"><ruby id="tbp5h"></ruby></video></ruby>
<strike id="tbp5h"><dl id="tbp5h"></dl></strike>
<span id="tbp5h"><video id="tbp5h"></video></span>
<strike id="tbp5h"><i id="tbp5h"><del id="tbp5h"></del></i></strike>
<strike id="tbp5h"></strike>
<span id="tbp5h"><video id="tbp5h"></video></span>
<strike id="tbp5h"></strike>
<strike id="tbp5h"><dl id="tbp5h"><del id="tbp5h"></del></dl></strike>
<strike id="tbp5h"></strike>
<span id="tbp5h"><i id="tbp5h"></i></span><strike id="tbp5h"></strike>

三角梅病蟲害防治方法

三角梅,學名光葉花,又稱杜鵑花、小葉九重葛等。三角梅生長常受病蟲害攻擊,植物生長受損,開花量減少,景觀效果受到影響。讓我們了解下三角梅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三角梅.jpg

一、三角梅病害防控

1.生理黃化(缺鐵黃化)

疾病:三角梅發病初期,心葉發黃,葉脈間失綠黃化,基部葉片正常。隨著病情的加重,黃色部位向下移動,直到整株發黃。幼葉比老葉更黃。

原因:一是土壤條件不適宜,如土壤粘度大、滲透性差、土壤貧瘠等。二是植物根系生長不良,吸收能力弱。三是營養補充不均勻,尤其是鐵肥補充不足。

防治方法:栽種前對栽植土進行改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及速效營養,為植物健壯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及養分。適當混合粘土以增加滲透性。發病初期,國光黃綠色800-1000倍 萊綠士水溶肥葉面噴霧,結合根系澆灌和1000倍液促根改土,間隔5-7天。注意均衡補充必需元素,克服偏施大量元素肥或氮肥的習慣。

三角梅病蟲害防治.jpg

2.根頸腐病

疾病:三角梅染病初期,根頸部皮層出現棕色水浸狀病斑,逐漸腐爛。向內發展可深入木質部,破壞輸導組織,導致植物萎蔫、頂芽不發、根系變褐、發育不良、須根少、短。葉子脫落,一些枝條或整個植物死于黑色光桿。

原因:土壤中有細菌:一是栽培基質不消毒反復使用,基質滋生大量病原體,為植物發病提供感染源;二是園林建筑垃圾土帶菌,未完全消毒直接種植。三是栽培土壤黏重,透氣性差,易積水板結,感染病害;四是移栽時根頸部的機械傷口,為病菌侵入創造了有利條件;五是高濕導致植株發病,澆水過頻、過量造成濕度增加,有利于植株發病,澆水方式不當(大水沖澆)有助于水的飛濺作用和水流傳播。

防治方法:種植前,先對種植土進行殺菌處理,再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如土壤條件差,應適當增加活力源用量)。移植前后,盡量減少根頸損傷,降低發病率。發病后,用健致800-1000倍液體 澆水或噴灑800至1000倍的液體,殺菌促根,促進恢復。

三角梅病蟲害防控方法.jpg

3.炭疽病

疾病:受害部位最初為圓形或近圓形深色斑點,然后逐漸擴展到葉片,可占葉片的大部分,有時形成環狀斑點。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上面有許多小粒。植物發病嚴重,葉片不斷脫落。在高溫高濕、陰影大、通風不良、栽培管理差的條件下,易發生和擴散。疾病可在4月展葉時發生,6月至7月風雨傳播,7月至9月高溫高濕季節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合理種植,避免密植,增加通風透光,補充足夠的營養,增強抵抗力。

銀泰600-800倍液可定期噴灑化學防治 思其靈用于預防和補充疾病前的營養,提高觀賞性;國光景翠1500-2000倍液/必鮮500-600倍液/康浦800-1000倍液在發病初期或初期噴灑 防治思它靈800倍混合液。以上藥物輪換使用2-3次,間隔7-10天。

三角梅.jpg

4.灰霉病

疾病:是一種常見且難以預防的真菌性疾病,病原體為灰葡萄孢菌,花、果、葉、莖均可發病。葉片發病從葉尖開始,沿葉脈形成V形向內擴展,灰褐色,邊緣有深淺的紋狀線。感染后花瓣腐爛,腐爛部位有厚厚的灰色霉層。

細菌在土壤或病殘體上以菌核的形式越冬越夏。灰霉病是一種低溫高濕病,病原菌生長溫度為20℃至30℃,溫度20℃至25℃、當濕度持續超過90%時,就是病害高發期。該病害是一種典型的氣傳病害,可空氣、水流和農業作業傳播。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合理擺放,增加植物間的通風透光,避免晚上葉面噴水。溫室種植應適當開窗通風,增加空氣循環,降低濕度。化學防治:500-750倍綠綠用于發病前或發病初期。 混合液葉面噴霧1000倍,間隔7-10天。

5.煤污病

    疾病:病原體是多種附生菌和寄生菌,常見的性態是小煤塵菌和煤塵菌,常見的無性態是煙霉和枝孢霉。小煤塵菌屬子囊菌亞門,小煤塵菌屬。菌絲體生于植物表面,黑色,有附著枝,并將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吸收營養。煤塵菌屬子囊菌亞門,煤塵菌屬。該細菌主要依靠蚜蟲和介殼蟲的分泌物。

原因:煤污染病的發生一般由蚜蟲、介殼蟲、虱子等吸入口害蟲引起,在葉片和芽上形成大量的煤污染層,不僅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影響三角梅的景觀。

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定期殺菌防蟲,避免或減少煤污病的發生。國光必治800-1000倍/1500-2000倍 統一防治必鮮液400-600倍,有助于預防疾病的早期使用,早期使用可快速控制,減少煤污病的危害。

三角梅病蟲防控.jpg

6.病毒病

    病癥:是一種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在三角梅苗圃生產中,刺吸式口器害蟲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媒介。當蚜蟲、粉虱、介殼蟲等刺吸病植物被刺吸口器害蟲,然后用口針刺吸正常植物,從而完成正常植物的感染。感染該病后的植物表現為花葉型。其典型癥狀是病葉不規則褪綠、濃綠、淡綠斑駁。早期植物生長無明顯異常,但除斑駁外,病葉畸形、皺縮、葉明脈、植物生長緩慢或矮化、僵化。

植物病毒病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難以預防和控制,多感染阻力弱的植物,因此在生長期應平衡營養,噴灑思其靈800-1000倍液體 金美康600-800倍液有助于預防疾病。

防治方法:發病后建議使用金美康400-600倍液體 思其靈800倍液噴灑澆水,連續2-3次,適當控制病害。

二、三角梅蟲害防治

三角梅白輪盾介以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枝條矮小,樹勢弱,枝條枯死。葉片受傷后失綠,葉面出現蒼白斑點,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景觀觀賞。4月中上旬,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4月下旬孵化盛期。七月初,第二代若蟲開始孵化,八月初是孵化盛期。但由于天氣原因,南方全年氣溫較高,發生時間較早,發生代數較多。蟲孵化期是介殼蟲防治的最佳時間,可采用必治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10天。

三角梅病蟲防治方法.jpg

三角梅蚜蟲用成蟲、若蟲刺吸枝、葉汁,使受害葉卷曲、皺縮,受害部位因蚜蟲分泌蜜露而粘手。蚜蟲也是傳播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其分泌的蜜露也容易誘發煤污病。蚜蟲繁殖能力強,每年發生20至30代。3-6月主要危害,10月后產卵越冬。在24℃在溫度下,發育最快。高溫高濕不利發生,高于28℃對其發育不利。嚴重時,可噴2500倍液/1000倍死克液 2000倍樂克混合液噴霧防治效果更好。建議縮短用藥間隔,一般間隔3-5天,連噴2-3次。

三角梅潛葉蠅食性雜,幼蟲潛入葉肉鉆蛀,潛道縱橫交錯,導致葉肉吃光,葉片枯萎。雌性用產卵器刺穿葉組織產卵,雌雄成蟲吸收葉汁,使葉片出現許多白點。南方年發生10代,南方3月下旬可見成蟲,4月至5月為盛期,危害嚴重。夏季發生較少,秋季蟲口回升,數量不多。成蟲羽化后1-2天交尾產卵。江卵產于葉背邊緣,幼蟲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蟲期共3歲,氣溫20歲℃完成一代需要14天。物理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及時去除受害葉。化學防治,國光必治1000倍液,或國光崇刻2000倍液,或國光甲刻800倍液,可連續使用1-2次,間隔7-10天。

九九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