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是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和寒溫帶的一種樹種,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樹種,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寒溫帶森林中。楊樹在生長期間,尤其是春季會容易生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楊樹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楊樹葉枯病
該病從楊樹葉片抽生開始,5月至6月,楊樹葉片、嫩梢、幼莖受傷最嚴重。近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出現在受害葉片上,直徑為1-5mm,病斑多時可連成大斑。近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的病斑出現在受害葉片上,直徑為1-5mm,病斑可連接成大斑。病斑上有黑褐色霉菌。嫩梢和嫩莖上的病斑凹陷,呈棱形,有綠色霉層。
防治方法:
①藥物防治從發病開始,在整個生長季節噴灑2-3次藥物,可使用40次 乙磷鋁3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
②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帶出林外集中燒毀或埋膠制肥,減少菌源。

二、楊樹腐爛病
主要危害楊樹枝干、枝條的各個部位,病斑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發病初期病斑呈深棕色,水漬狀,失水后干縮下沉,有時病斑開裂成絲狀。后期在病斑上密生許多小黑點。潮濕時,從病斑的小黑點中長出卷曲的橙色絲狀物。該病的病斑每年都會向外擴展,當枝條被包圍時,上枝、干都會死亡。在春夏降水量大的年份,腐爛病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①用刀刮除病斑,應刮至健部,再在病斑上涂10倍食用堿水,或20%農抗120水劑10倍液,連續涂2-3次。
②春秋兩季,在樹干下部涂白色涂料,生石灰、鹽、水的配制比例為1:0.3:10 。

三、楊樹潰瘍病
主要發生于苗木在移植過程中,下旬開始發病,4月中旬至5月下旬為發病高峰期,6月初基本停止,10月后略有發展。該病可感染樹干、根莖和大樹枝,但主要危害樹干的中下部。發病初期,樹干皮孔附近出現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有異味的液體,含有大量細菌。病部最終收縮成潰瘍斑,病斑皮層變褐腐爛。當病斑橫向擴張,環繞樹干一圈時,樹就會死亡。楊樹生長衰弱時易發病。
防治方法:
①選用壯苗造林,起苗時盡量避免傷根,運輸假植時保持水分。
②定植前用A BT3號生根粉溶液沾根,定植時澆足底水,定植后向幼樹干部噴灑540 6細胞分裂素1000倍液。
③春天,在樹干下部涂上白色涂層,或使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60 噴灑波爾多液可預防樹干感染,降低發病率。若發病率在50%以上時,涂干也不會有明顯效果,可平茬。

四、楊樹黑斑病
該病于5月初開始發生,夏秋最盛,直至落葉。楊樹葉片、葉柄、果穗、嫩梢等,在其上形成角形、近圓形或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直徑約1mm,有的達5mm。病斑可連接成不規則的大斑,導致早期落葉。
防治方法:
①抗病楊樹品種選擇。
②苗圃和幼林在發病期間噴灑200倍波爾多液或85%代森鋅250倍液。
③合理密植,及時砍伐,保持林內通風透光。及時清理森林落葉,減少病源。
④6月初可噴灑40%多菌靈800倍液,或2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0 .3%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