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式庭院發展至今,影響至深。最初是室町時代由京都某禪宗寺院的僧人所創,設計是為了模仿自然的本質。它也被稱為“禪宗庭院/花園”、“干燥”的景觀。 今天成都青望園林為大家分享一些比較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日式枯山水禪宗庭院,雖然它們形式不一,各有區別,但圍繞的本質風格萬變不離其宗。希望這些非常“正宗”的日式枯山水庭院實景案例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參考和借鑒,幫助大家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日式庭院打造方式。

這是一座位于京都著名的石庭(1-1),由一個特有日式特色的木制門廊屹立于一處由較大的石頭、邊緣整齊的地被植物和白色礫石組成的禪宗花園。

藏于高野山寺廟中的禪宗庭院,巨大的石頭依附于淺色沙子的大景觀中,周圍由日本楓樹和用于冥想的木質涼亭搭建而成。

長谷寺內陽光明媚的傳統巖石花園,一條狹窄的白色礫石小道,大塊巖石鋪在長滿苔蘚的地被植物上。

眼前遼闊的景象來自于日本京都的巖石花園,整座庭院的重心放在礫石圖案上,高昂的樹木立于墻邊,令人印象深刻。

池塘、巖石、礫石和苔蘚營造了不同層次的景觀,遠處的灌木給人一種連綿起伏的山丘狀,前景中的崎嶇山石以及小河流讓綠色布滿了每個角落。

京都的日本庭院,專注于觀賞灌木,五顏六色的花朵以及大小不一的巖石組成了一道奇景。

新西蘭漢密爾頓花園中的一角,非常簡單且維護得很好,整齊的灌木和苔蘚覆蓋的巨石形成鮮明對比,沙色礫石完美地耙成波紋狀圖案。

東福寺內的石庭,具有日式特點的墻壁坐落在平緩起伏的山丘中。

日本神奈川縣一座庭院,井井有條的踏腳石排成一排傾斜的沙子,較大的巨石被鮮綠色的地面覆蓋物包圍。

柏東林花園,一覽無余的庭院空間,簡單的擺設結合白色的枯山水,以達到整體視覺的明亮高度。

京都知音寺,外露的樹根融入禪宗花園,達到了自然的特點,體量較小的觀賞樹代替石頭和巨石裝飾干燥的景觀。

通過精心組合巖石、水景、苔蘚、修剪過的樹木和灌木。創造出一個微型風格化的景觀,并使用耙過的礫石和沙子來表現漣漪的水面。

位于波特蘭日本花園的五大花園之一,以沙石為特點。

這座花園為世界遺產,是日本最大的巖石花園,由弘法大師雨805年傳入日本。

平坦的墊腳石邀請您探索干燥的景觀,較大的灌木叢和明亮的砂石形成鮮明對比。

廟園,近距離的角度給人一種站在大山前的錯覺。

位于越南的巖石花園,簡單的小石頭和鋪滿地面的砂石營造了一種寧靜的感覺。

東福寺,始建于1236年,是禪宗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本寺,賞紅葉的熱門景點之一。

完美的耙沙突出了這座庭院的特點,整齊劃一的苔蘚和草的小土堆讓視覺更加舒適。

位于美國華盛頓的后院,簡單的造景迎合了禪宗的特點,和房屋自成一景。

位于日本京都的建仁寺廟,是五座重要的禪寺之一,也是京都最古老的禪寺。院內由豎立的巨石、修剪整齊的小樹和完美傾斜的礫石組成。

小面積的禪宗花園具有創意性,小竹子給整體空間帶了一些動感。


日本京都百萬知恩寺的樹木似乎是整座庭院的視覺焦點,高低不一的綠植和精致的耙石相得益彰。

一座元素非常簡單的禪宗庭院,整體視覺集中于這塊巨石和大面積的耙沙上。

層次鮮明的禪宗庭院,背景為鮮紅的日本楓樹,搭配前景的灌木。

西雅圖附近的禪宗庭院,巖石周圍布滿了別樣的耙沙,有樹木、墊腳石和連綿起伏的丘陵。

俄勒岡波特蘭日本茶園內的巖石花園,這種設計的主要焦點是灌木和修剪整齊的樹木,一個真正平靜的場景。


知恩寺寺院墻之間的小禪園,它是呈現微型景觀的日式巖石花園。精心布置的冥想場所,有巖石、水或水景、沙子、苔蘚、樹木和灌木叢。

以上就是今天關于“著名日式枯山水庭院設計實景案例圖片欣賞,日式禪宗庭院代表”的全部內容分享了,希望能為正準備打造日式庭院的各位業主朋友們帶來一些參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