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又稱白蘭花、黃角蘭,屬常綠喬木,香花。它的葉色青翠,花白如玉,芳香若蘭,花期長,環境條件適宜,一年四季都能開花。但它害怕干旱、洪水、寒冷和堿,在北方被認為是一種更精致、更難種植的花。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養殖方法。

養殖要求:
一、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培養土。松針腐葉土5份,粗糠灰2份,粗砂2份,堆肥1份,避免使用透氣性差的細砂土或粘土。上盆采用通風良好的瓦盆(素燒盆),避免使用釉盆、瓷盆、紫砂盆等,最好使用較深的圓柱形花盆,盆下墊空花盆,用磚架空,防止排水不良;盆底鋪設約5厘米的爐渣和礫石。
二、水要合適。白蘭花是肉質根,盆土太濕,葉子會枯黃脫落,甚至爛根會死,太干會枯葉,是怕澇怕旱的花。花期花瓣過度張開時,說明水分不足,水分適宜時呈芽狀;盆土表面干燥,土質硬裂時應立即澆水。澆水要求水溫和土壤溫度一致,不能突然澆冷水或熱水。澆水一定要徹底,經常澆半截水會導致淺根。春秋白蘭花澆水不宜多,盛夏每天澆水,晚上澆水,秋末開始減少澆水量,冬季每10天澆水一次。雨季應移至避雨處。

三、怕堿。白蘭花喜歡酸性土壤,對土壤pH值的要求為5.5-6.3。在北方,白蘭花不容易飼養,因為大部分的水和土壤偏堿,使白蘭花細胞的原生質溶解,導致花發育遲緩,生長不良。經常用發酵淘米水澆水,效果更好。
四、怕濃肥。白蘭花喜歡磷、鉀肥,但避免濃度過高,否則會產生反滲透,導致植物"生理干旱",輕則萎蔫,重則燒死。白蘭花的施肥原則是:"稀施,常施,晚上施"。實踐證明,將碎魚雜碎、爛蝦、雞內臟等與稀薄的人糞尿、豆餅水混合,按肥水1:9的比例每3-5天施用一次,施用時加入硫酸鈣,效果好,能使白蘭花香味濃郁。

其它:摘葉摘心。我養的白玉蘭,從春分到清明,選擇陰天或多云天氣。出室后2-3天,讓盆花適應室外環境,然后去除老葉,只留下幾片嫩葉,讓其促進新梢。每開一批花后,還要摘下少量的老葉,促進新枝的生長和花芽的形成。在生長過程中,要經常摘心,控制頂部優勢,促進多側枝。
白玉蘭花是一種陽性花卉,需要充足的陽光。在生長過程中,應在陽光長、光照強的陽光下進行維護,尤其是在開花過程中。每日光照不少于6小時。若放置在陰涼處進行養護,只會長葉不開花,或開花少,枝條細長,葉色淡,葉片薄,無光澤,不利于生長。在炎熱高溫的三伏天中,應適度遮蔭。每天12-16點避免暴露在烈日下,避免磚墻或水泥地面的高溫輻射。不僅要向植物噴水冷卻,還要向地面澆水或噴水冷卻散熱,增加空氣濕度。